有一部分摄影作品“越逼真越不受欢迎”。反倒是有些存在“模糊”效果的摄影作品,受众们会比较喜欢。
摄影爱好者都是先从“把照片拍清楚”开始学起的。把照片拍清楚,也是对摄影初学者的最基本要求。
摄影的第一要务是记录事件发生的真实一刻,其次才是符合艺术风格的文化美感。可以说,把照片拍清楚就等于是如实记录。但是,如实记录却不一定能够让照片呈现出最好看的效果。
如果说把照片拍清楚是基本功,那么把照片拍得符合审美,具有艺术感,才更容易被大众接受。
摄影作品当中,运用光圈和焦距的变化来控制画面当中的景深,从而让摄影作品呈现出部分“虚化”效果,给受众的感觉,就是被“虚化”的部分,拍的不够“清楚”。但是,也因为有了虚化和拍实的对比,让摄影主体呈现出“悬浮”于摄影背景之上的效果,为摄影作品营造出了很强的立体感。
艺术类的摄影作品,比如人像摄影、植物摄影,摄影创作者通常都会虚化摄影背景;风光摄影创作当中,像园林风光或者是田园风光,摄影创作者也会用虚化前景的方式,为作品增加立体感。
在人像摄影作品当中,人像模特是摄影主体。通常情况下,都会要求把模特拍清楚。不过,为了人为制造出朦胧感,或者是柔美效果,也会把前景拍实,把模特拍虚。
很多纪实类的摄影作品,画面当中所有的元素都是会被拍清楚的。因为纪实摄影,如实记录是第一要务。但是相对于艺术类的摄影作品而言,艺术美感才是至关重要的。摄影主体清晰与否,那是要根据作者的审美来的。把照片拍清楚,并不等于照片就拍得很好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