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古籍摘要】
1、《本草纲目》:木瓜所主霍乱吐利转筋、脚气,皆脾胃病,非肝病也。肝虽主筋,而转筋则由湿热、寒湿之邪袭伤脾胃所致,故筋转必起于足腓,腓及宗筋皆属阳明。木瓜治转筋,非益筋也,理脾而伐肝也,土病则金衰而木盛,故用酸温以收脾胃之耗散,而借其走筋以平肝邪,乃土中泻木以助金也。木平则土得令而金受荫矣。《素问》云:酸走筋,筋病无多食酸。孟诜云:多食木瓜损齿及骨。皆伐肝之明验,而木瓜入手、足太阴,为脾胃药,非肝药,益可征矣。
2、《本草正》:木瓜,用此者用其酸敛,酸能走筋,敛能固脱,得木味之正,故尤专入肝益筋走血。疗腰膝无力,脚气,引经所不可缺,气滞能和,气脱能固。以能平胃,故除呕逆、霍乱转筋,降痰,去湿,行水。以其酸收,故可敛肺禁痢,止烦满,止渴。
3、《本草新编》:木瓜,但可臣、佐、使,而不可以为君,乃入肝益筋之品,养血卫脚之味,最宜与参、术同施,归、熟(地)并用。
来源
本品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干燥近成熟果实
别名
榠楂、木李、海棠、光皮木瓜
采收加工
夏、秋二季果实绿黄时采收,置沸水中烫至外皮灰白色,对半纵剖,晒干。
性状
【性状】本品长圆形,多纵剖成两半,长4~9cm,宽2~5cm,厚1~2.5cm。外表面紫红色或红棕色,有不规则的深皱纹;剖面边缘向内卷曲,果肉红棕色,中心部分凹陷,棕黄色;种子扁长三角形,多脱落。质坚硬。气微清香,味酸。
饮片
【炮制】洗净,润透或蒸透后切薄片,晒干。
本品呈类月牙形薄片。外表紫红色或棕红色,有不规则的深皱纹。切面棕红色。气微清香,味酸。
性味归经
【性味与归经】酸,温。归肝、脾经。
功能与主治
【功能与主治】舒筋活络,和胃化湿。用于湿痹拘挛,腰膝关节酸重疼痛,暑湿吐泻,转筋挛痛,脚气水肿。
用法用量:
【用法与用量】6~9g。
使用注意
1、《食疗本草》:不可多食,损齿及骨。
2、《医学入门》:忌铅、铁。
3、《本草经疏》:下部腰膝无力,由于精血虚、真阴不足者不宜用。伤食脾胃未虚、积滞多者,不宜用
【注意】木瓜吃太多会维生素A中毒,全身发黄,水肿
【贮藏】置阴凉干燥处,防潮,防蛀。
木瓜小故事
宋代著名医学家许叔微在《本事方》中曾记载了用木瓜治疗风湿痹痛的有趣故事。安徽广德顾安中患脚气筋急腿肿, 不能行走,只好乘船回家。在船上, 他将两脚搁在一包装货的袋子上。下船时,发现自己肿胀的双腿已经消肿,疼痛也减轻。他十分惊奇,就问船家袋子中装有何物 ? 船家回答是木瓜。顾安中回家后即刻买来木瓜切片装于袋子中, 每日将双腿放在袋子上面。不久 ,他的脚气肿病就痊愈了。这一记载 ,说明了木瓜治疗风湿痹痛确有效验。